
医院动态
青年党员张忻:口腔科普任重道远,希望在“传帮带”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发表时间:2022-04-22
发表时间:2022-04-22
近日,浙大口腔核酸采样应急队驰援金华持续作战,武义分院的同仁也坚守家乡,浙大口腔下沉党员干部也以另一种形式在战疫中贡献浙大口腔力量。
“85后”的张忻是同济大学及阿姆斯特丹牙科学术中心双学位博士。今年2月初,张忻“下沉”到浙大口腔武义分院开始基层实践,身在武义,她也奋斗在金华疫情防控一线。
在武义分院的战队中,发挥浙口战疫力量
4月15日金华疫情发生以来,武义分院每日组建核酸采样医疗队支援金华市区,浙大口腔驻武义分院常务副院长陈卓当即组织在武义下沉的专家、青年医师成立浙大口腔驻武义核酸采样应急小分队。作为党员,张忻第一时间报名。
陈卓传达了陈谦明书记在出征仪式上每次必叮嘱的话,令张忻印象深刻:注意自身安全,支援任务是一次锻炼、锤炼、淬炼,希望能在考验中践行浙大口腔“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浙口精神,展示浙大口腔人的好作风、好品格、好风采。
凌晨五点从武义出发,到达金华市区开展工作,下午一点左右回到武义,时间紧,任务重,但张忻并不觉得辛苦。
“尽管没有在杭州与同事们一起支援作战,能以武义分院的名义,在金华与总院同事们一起,为疫情防控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觉得安心与充满力量。”张忻说。
第二排左三为张忻同志
在武义的日常,感觉和群众处得更近了
在武义分院,张忻每天早上八点出现在门诊忙碌起来,这是她下基层在武义分院的第三个月。
“张医生,这一周牙龈的状态好多了。”章大伯是张忻在武义的“老患者”了,因为上腭部的肿物接受了系统性的牙周治疗,上周切除了上腭部牙龈肿物,病理报告证实是牙龈瘤,非真性肿瘤。
但张忻还是对他每天3-4包烟,口腔卫生情况维护不到位的情况感到有些忧心,反复叮嘱:尽管牙周情况有明显的改善,还是建议尽早戒烟,控制好血压,把口腔清洁做到位。
在基层3个月,张忻发现基层群众的牙周状况不容乐观,重度牙周炎的患者不少,尽管部分患者牙齿松动脱落,因为牙周治疗就诊次数多、费用较高、需长期治疗等原因而放弃治疗,且一个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口腔问题,牙周认知程度、口腔健康意识都比较薄弱。
张忻接诊的一位患者令她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加强科普宣传的决心。患者是位中年大叔,在进行洁治后的一个月后,张忻惊异地发现短短4周时间患者口腔中又堆积起了不少的牙结石。经过与患者的沟通才了解,他几年前因为牙齿酸痛就诊,得知因为错误的刷牙方式导致了“楔状缺损”的发生,就“矫枉过正”地坚持能不刷牙就不刷牙、尽量少刷牙。
张忻参与宣传口腔健康知识
张忻说:“牙周健康的维护是终生的,口腔习惯的养成也非朝夕,通过在基层的所见所闻,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牙周医生不仅仅是帮助患者摆脱糟糕的口腔情况,还应该更多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理念,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期间,张忻深入基层,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如关爱抗美援朝志愿老兵口腔行动,进村为老兵们检查口腔健康、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参与了包括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等各种市民义诊宣教活动,同时也积极在当地媒体宣传口腔清洁的注意事项与重要意义。
张忻为患者进行牙龈瘤切除术
下一步,希望在“传帮带”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武义分院没有独立的牙周科,张忻来了之后,开设牙周专科门诊也被提上日程。如何把门诊开起来,把牙周的技术留下来?张忻积极请教总院党委委员、牙周科负责人李晓军,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蔡霞等老师,指导通过“传帮带”提升武义分院的牙周病诊疗技术的方法。
她认为,除了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基层患者自我牙周维护及定期牙周健康监测的意识外,为基层口腔医生提供一些牙周新技术新方向的学习平台也同样重要,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分享帮助其他专科领域的同事提升牙周疾病诊治能力。
谈及武义近3个月的体验,张忻感慨:“在基层的同仁身上学到很多,他们个个都是口腔全科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都非常亲切,根据患者需要切换语言,感受到满满的动力。”
医生风采
张 忻 主治医师
同济大学口腔临床医学博士、阿姆斯特丹牙科学术中心博士。擅长各型牙周疾病的系统性方案设计及诊治,口腔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及牙周成形、牙周基础性及再生性手术等。主持省级课题一项,主参多项省级及教学类课题,发表高质量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