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居家抗疫,如何预防口腔黏膜病?内附“何氏刷牙建议”
发表时间:2020-02-12
发表时间:2020-02-12
口腔黏膜病是指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种类繁多、类型各异的疾病总称。它包括创伤性溃疡、血疱、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念珠菌病、单纯疱疹、天疱疮、过敏性口炎、多形性红斑、盘状红斑狼疮、灼口综合征等。
口腔黏膜病在发病初期,一般常无明显不适;但是当患者出现饮食刺激、心理焦虑、作息紊乱等不良诱导时,病情往往出现加重或复发。而这些诱因往往又掩盖医患认知中的真正病因,甚至会存在沟通不畅。
共抗疫情·口腔黏膜疾病
01灼口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以口腔各种不适为主诉的灼口综合征患者也日渐增多。它是一种以口腔各处的麻涩等各种不适、或者就以舌为主的烧灼样疼痛等为典型表现的综合征,不具有口腔相应组织器官的临床病损体征和组织细胞病理学变化的支持。当前研究发现生物神经、社会心理等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越来越有所体现。最重要的办法是让患者明确认知实情。
正常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一般情况下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但也具有局部各种正常软突。正常口腔黏膜会被灼口综合征患者指认为各种不适或异常。所以希望患者解除焦虑思想或神经感受。
02疫情期间如何管理口腔黏膜病?
因疫情影响,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劳累的节奏和长年熬夜工作的生活方式,但周围也有很多小伙伴表示:晚睡晚起成常态、何时吃饭看心情、漫天新闻很焦虑、健康生活早走失。想远离口腔黏膜病,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巴氏刷牙法”或“何氏刷牙建议”,必要时配合牙线、牙间隙刷、漱口液等、手卫生习惯。
通过漱口和刷牙把口腔卫生做好,太重要了。对预防和治疗牙体牙髓病、牙龈牙周炎和粘膜病等等,都极端重要,是每个人终身的、每天的、最普通的基本功课。
“何氏刷牙建议”:
1.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
2.上下左右牙列分段刷,每段每面做操刷50-100下。
3.把每一下的刷毛尽量刷进牙缝和(牙龈与牙面之间)的龈沟。
4.刷完用舌尖,把上下左右牙列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扫查一边。
5.有需要再刷的部位就继续再刷,酌情加用牙线或牙缝刷。
6.每次刷牙3分钟以上。
7.每天刷牙2-3次以上。
二.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焦虑情绪。多种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身心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受不确定的生活小事件影响潜意识,以及因生活压力导致的心情不畅、情绪焦虑等。
三.膳食均衡、饮食清淡,保持有规律的进餐习惯。
四.避免黏膜创伤,尤其要注意糙硬的食物给黏膜带来创伤。
五.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六.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日光照射,外出或户外工作时戴遮阳帽并涂抹遮光剂。疫情期间,如非疫情防控工作本身,还是要“少出门”。
温馨提醒:居家期间,市民可以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微信小程序咨询相关口腔黏膜问题,有专业医生提供解答。如出现口腔大面积溃疡、口内多发性血疱、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等情况时,建议到医院急诊就诊。
作者:浙大口腔医院黏膜科 毛清华 何虹